摘要
目的分析Tei指数评价恶性肿瘤患儿使用蒽环类药物后右心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儿34例(恶性肿瘤组),年龄214岁。同时选择同期该院体检的排除先天性心脏病、代谢型疾病及心血管损伤的非肿瘤儿童17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年龄213岁。对用药前、药物累计剂量为100、200、250 mg/m2时恶性肿瘤组患儿及健康对照组儿童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得三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三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s′、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及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峰值a′;右心室侧壁及室间隔基底段等容收缩期(ICTR、ICTS)、等容舒张期(IRTR、IRTS)、射血时间(ETR、ETS),由公式TeiR=(ICTR+IRTR)/ETR,TeiS=(ICTS+IRTS)/ETS,Tei=(TeiR+TeiS)/2计算Tei指数及其他相关指标。采用t检验比较恶性肿瘤组患儿与健康对照组儿童用药前一般临床资料及常规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及Tei指数相关指标;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用药前及不同累计剂量时恶性肿瘤组患儿常规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及Tei指数相关指标,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双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蒽环类药物累计剂量与ICTR、TeiR、TeiS及Tei指数的相关性;采用直线回归分析法分析蒽环类药物累计剂量与Tei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恶性肿瘤组患儿与健康对照组儿童用药前一般临床资料及常规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及Tei指数相关指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前及不同累计剂量时肿瘤组患儿常规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指标、ICTS、IRTS、ETS、IRTR、ET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累计剂量达200、250 mg/m2时ICTR、TeiR、Tei指数均高于用药前[(54±5)ms、(57±5)ms vs(50±5)ms,(0.40±0.03)、(0.41±0.03)vs(0.38±0.03),(0.39±0.03)、(0.41±0.03)vs(0.37±0.0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06,P=0.001;t=6.256,P<0.001;t=2.875,P=0.003;t=4.625,P<0.001;t=2.857,P=0.004;t=5.000,P<0.001);而其余任意2个时间点间ICTR、TeiR、Tei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累计剂量达250 mg/m2时TeiS高于用药前[(0.40±0.04)vs(0.37±0.0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0,P=0.001);而其余任意2个时间点间Tei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蒽环类药物累计剂量与ICTR、TeiR、Tei指数呈正相关(r=0.482、0.397、0.417,P均<0.001),而与TeiS相关性较小(r=0.279,P=0.001)。Tei指数随着蒽环类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回归方程为Y=0.000 13X+0.368。结论组织多普勒中的TeiS、ICTR、TeiR、Tei指数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更敏感,且右心Tei指数随着蒽环类药物累计剂量的增加而升高。
-
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