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河北省三河市医院治疗的16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治疗的80例患者设为常规组,将PiCCO指导下强化液体管理治疗的8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脏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心输出量(CO)以及胸腔内血管容量(ITBV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等心脏超声指标;比较治疗前后动脉氧分压(Pa O2)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用以评价肺功能;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4、7 d的脑钠肽(BNP)水平;并记录ICU住院时间以及日均液体出入量。结果两组治疗后,CI、EVLWI、CO、ITBV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VEF、LVESd、LVEDd、FS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Sd、LVEDd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FS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a O2显著升高,P(A-a)O2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 O2高于常规组,P(A-a)O2低于常规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4、7 d的BN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观察组BNP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均液体出入量显著高于常规组,ICU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常规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指导下强化液体管理能够精确液体管理,有效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肺功能。

  • 单位
    三河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