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概念的最初来源和发展过程来说,它是人们在长期的观察与认知、比较与归纳、概括与抽象、验证与完善后最终形成的一种知识现象。就数学课程而言,概念属于最基础类型的知识,有文字形式、符号形式等,形式简约而内涵丰富。它不仅是从事学科教与学活动的“基石”,还是促进并引领学用结合的“首要资源”。然而长期以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概念知识教学普遍存在令人心忧的“误区”现象,如新概念知识和盘托出而忽视其形成性过程,有联系的概念知识却又缺乏“求同与求异”下的类比式教学。这些直接导致课程教学活动的“高投入、低产出”效益。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舍本逐末”现象呢?本文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活动,试对此简述一些策略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