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调查张掖市甘州区不同生境蜚蠊体表带菌情况,为预防和控制蜚蠊传播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场采用粘捕法采集活蜚蠊,带回实验室分离病原体,研究蜚蠊携带主要肠道致病菌的种类、数量。带菌状况检测。先做增菌培养,再进行分离培养,然后通过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ELISA)和寄生虫镜检。结果从不同场所采集共96组蜚蠊体表带菌检测,检出细菌52组,总带菌检出率为54.17%.寄生虫1组,总带寄生虫卵为1.04%,病毒3组,总带病毒率为3.13%。其中体表共检出4种致病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变形杆菌。体表检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3组,检出率为3.13%。以餐饮业捕获最多,其次是居民区,这主要与栖息场所温度、湿度适宜,食物丰富有关[1]。结论蜚蠊体表带菌带病毒状况严重,它在传播疾病方面的作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