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旱稻种质资源稻瘟病抗性评价及抗源利用潜力分析

作者:何海永; 迟焕星; 薛原; 谭清群*; 陈惠查; 陈文; 陈小均; 赵玳琳; 李继业; 杨学辉
来源:种子, 2022, 41(11): 100-107.
DOI:10.16590/j.cnki.1001-4705.2022.11.100

摘要

为了发掘贵州旱稻抗稻瘟病种质资源并提高抗源的利用价值,本研究以种质库和近年田间收集的旱稻为研究材料,通过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结合自然病圃鉴定,对供试材料的稻瘟病抗性进行综合评价。对人工接种表现为中抗以上材料的株高、生育期、单株有效穗数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以标准化变量的欧氏距离作为统计量,采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分析和评述。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大部分材料感稻瘟病,其中高感材料有155份,占鉴定材料的58.3%,综合抗性表现为中抗及以上的抗源有38份,占鉴定材料的14.3%。进一步开展自然病圃鉴定,筛选出GUR 011(旱高糯)、GUR 033(旱香糯)等13份对稻瘟病抗性表现为中抗及以上的材料,其中收集材料占53.85%,说明通过长期自然选择,地方旱稻种质保留了较好的稻瘟病抗性。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聚类把38份抗源划分为两个大类,其中第一类为生育期较长、植株较高、有效分蘖相对较少、穗型偏大、千粒重和单株产量偏低,该类群旱稻种质具有大穗多粒、少分蘖、植株高大等特点。第二类中的第一亚类属中穗大粒型,结实率高,平均结实率84.9%,同时有效分蘖较多,用于品种选育的产量潜力较大。综合筛选出结实率高(GUR 011、GUR 258)、大穗大粒(GUR 105、GUR 194)、分蘖力强(GUR 194、GUR 259)和单株产量达30 g以上(GUR 033、GUR 171)的旱稻抗病种质8份供育种利用。

  • 单位
    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 贵州省烟草公司安顺市公司; 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