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作者:陈红瑾; 王立强; 胡古月; 顾枫华; 唐攀; 张忠坤; 周敖日格勒
来源:矿床地质, 2022, 41(02): 303-323.
DOI:10.16111/j.0258-7106.2022.02.006

摘要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西藏冈底斯中段东部的超大型矿床,主要由角岩型铜钼矿体、斑岩型钼铜矿体以及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构成。根据矿物组合与脉体穿插关系,将角岩型和斑岩型矿体中各类热液脉体分为成矿早阶段A脉、转换阶段B脉以及成矿晚阶段D脉。A脉包括具有钾长石蚀变晕的石英脉、石英+钾长石±黄铜矿±辉钼矿脉、石英+黑云母脉、黑云母+黄铜矿±黄铁矿脉,有微弱矿化;B脉主要为石英±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脉,为主成矿阶段;D脉包括黄铁矿脉、石英+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脉,矿化微弱。研究发现矿床共发育6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分别为富液相的气液两相包裹体(L)、富气相的气液两相包裹体(V)、纯气相包裹体(PV)、富CO2的富气相包裹体(VCO2)、含石盐子晶的多相包裹体(S1,升温过程中气泡晚于子晶消失达到均一)和含石盐子晶的多相包裹体(S2,升温过程中子晶晚于气泡消失达到均一)。A脉主要发育L、V、PV、VCO2、S1、S2型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300~500℃,盐度w(NaCleq)为0.6%~43.3%;B脉发育L、V、PV、VCO2、S1、S2型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350~450℃,盐度w(NaCleq)为1.0%~47.4%;D脉只发育L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250~397℃,盐度w(NaCleq)为1.1%~9.9%。从成矿早阶段到成矿晚阶段,高温、高盐度、高氧逸度的流体逐渐演化为中温、低盐度的流体。笔者通过压力估算得到甲玛矿床A、B、D脉阶段的成矿深度分别约为3.2 km、3.2 km、3 km。主成矿阶段水岩反应引起的流体CO2逃逸、pH值降低、氧逸度降低以及体系压力骤降是导致硫化物沉淀的主要因素。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