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术后中医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探讨

作者:马继伟; **; 刘浩飞; 秦中豪; 白继琼; 冯睿; 董磊鹏; 杨洪涛
来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 24(01): 26-33.
DOI:10.19945/j.cnki.issn.1006-3250.2018.01.013

摘要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中医证型的变化规律,为慢性移植肾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对我院450肾移植术后受者症状进行分析,以期对其客观分型并探索规律。结果:肾移植术后1周证型可分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脾肾气虚、气阴两虚4类,第1类在脾肾阳虚基础上或外感或兼有血瘀,第2类在肝肾阴虚基础上或湿热或兼有湿浊,第3类在脾肾气虚基础上兼湿热或血瘀、湿浊,第4类在气阴两虚的主证上兼湿热、血瘀、湿浊。肾移植术后1年证型可聚为3类,第1类在脾肾阳虚基础上或兼外感或兼血瘀,第2类在脾肾气虚基础上兼有湿浊、血瘀,第3类在气阴两虚基础上或湿浊或兼有血瘀。结论:肾移植术后1周至1年内,肾移植术后患者证候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

  • 单位
    河南中医药大学; 巩义市人民医院; 信阳市中心医院;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