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教学《荆轲刺秦王》时,有学生提出疑问:荆轲廷见秦王时"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其中"揕之"的"之"应该怎么翻译?一种观点认为应译为"胸膛",理由是照应前文荆轲与樊於期的对话中"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一句;一种观点认为应译为"秦王"本人,理由是荆轲在计划失败之时曾说"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哪种理解更准确?学生思而不得,笔者想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