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南5种典型林分枯落物与土壤的持水性能

作者:周云; 白英辰; 姚兰; 艾训儒; 朱江*; 郭秋菊
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2023, 43(02): 77-86.
DOI:10.13961/j.cnki.stbctb.2023.02.010

摘要

[目的]探究鄂西南地区典型森林枯落物和土壤的水文特性,分析对比不同林分的持水性能,为区域内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营造合理的水土保持林提供理论依据与科学参考。[方法]以利川金子山国有林场的5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采样、环刀法和室内浸泡法,对比分析各林分枯落物层储量、持水过程、持水能力,以及土壤层持水能力和入渗过程。[结果](1)5种林分枯落物储量表现为:杉木人工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柳杉人工林>鹅掌楸人工林;最大持水量变化范围在13.94~29.12 t/hm2之间,与枯落物储量变化相一致。(2)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关系为对数函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关系为幂函数关系。(3)0—40 cm土壤层最大持水量介于277.02~334.12 t/hm2之间,表现为:鹅掌楸人工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杉木人工林>柳杉人工林;土壤平均渗透速率变化范围为6.89~22.30 mm/min,稳渗时间在18.40~25.73 min之间,其中鹅掌楸人工林土壤渗透性最好。[结论]枯落物层中杉木人工林持水性能表现最好;土壤层中鹅掌楸人工林持水性能最好;各项指标综合评定结果阔叶混交林综合持水性能最佳。鄂西南地区未来应采用近自然营林的方式,适当地栽植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提高混交林的种植比例,增加枯落物水文效益的同时,使土壤更加通气透水,以此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林分林下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能力。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