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静脉浅表化术对促进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成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于新余市人民医院建立AVF后存在穿刺困难的血液透析患者62例,均接受静脉浅表化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4周的内瘘自然血流量、内瘘静脉内径、静脉前壁距皮肤距离,以及术后2、4周的可穿刺长度、透析充分性(Kt/V),并记录患者术后4周的内瘘成熟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4周,62例患者的平均内瘘自然血流量较术前提高,内瘘静脉内径大于术前,且静脉前壁距皮肤距离较术前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62例患者的可穿刺长度、Kt/V均高于术后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54例患者的内瘘成熟,占比87.10%;术后4周,62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血肿、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仅有4例出现短暂手臂水肿,占比6.45%,未经特殊处理,半个月后消失。结论 静脉浅表化术应用于建立AVF后存在穿刺困难的患者,可提高内瘘自然血流量,扩大内瘘静脉内径,缩短静脉前壁距皮肤距离,并有助于促进内瘘成熟,保证透析的充分性。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