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流域不同岩性区典型灌丛群落特征

作者:柴勇; 郭兆成; 和丽萍; 邵金平; 赵欣凤; 马赛宇; 李贵祥*
来源: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1, 27(03): 529-540.
DOI:10.19675/j.cnki.1006-687x.2021.01002

摘要

灌丛植被是山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岩性、海拔与灌丛群落结构的关系,对于揭示山地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植物群落学调查及方差分析,研究洱海流域典型灌丛对岩石特征、海拔梯度的响应.结果显示:洱海流域7个岩性区13块样地共记录维管植物115种,共划分出8个群系、13个群落.海拔3 000 m以下范围岩石除变粒岩-片麻岩外都有分布,灌丛植被以暖温性灌丛为主,以华西小石积(Osteomeles schwerinae)、西南杭子梢(Campylotropis delavayi)、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等为优势种;海拔3 000 m以上范围主要分布石灰岩、变粒岩-片麻岩、泥灰岩,灌丛植被以寒温性灌丛为主,以帽斗栎(Quercus guyavadfolia)、腋花杜鹃(Rhododendron racemosum)、密枝杜鹃(Rhododendron fastigiatum)、棕背杜鹃(Rhododendron alutaceum)等为优势种.不同岩性间灌木物种丰富度指数介于7-17之间,Shannon-Wiener指数介于1.523 3-2.540 3之间,岩性间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不同海拔间灌木物种丰富度指数介于5-13之间,Shannon-Wiener指数介于1.360 8-2.429 7之间,随海拔升高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群落间Jaccard关联系数介于0-0.777 8之间,Euclidean距离系数介于19.1998-82.4003之间,不同岩性、海拔间群落相似性程度差异均较明显.本研究表明岩性对洱海流域灌丛植被群落结构、种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较小,但对群落相似性、优势种种类及数量的影响较大,而海拔对以上各方面的影响均较大,其中由海拔梯度变化导致气温、降水的梯度性变化是关键因素,同时可能还与原生植被、土壤及人为干扰等因素有关.(图2表6参59)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