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运用段带总量统计矩法和信息熵对桑枝、桑叶、桑白皮及桑椹4种桑源药材HPLC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研究桑不同入药部位化学成分及其印迹模板整体特征的差异,为寻找桑源药材"同源异效"药效物质提供基础。建立桑源药材桑枝、桑叶、桑白皮及桑椹各6批次的指纹图谱,通过计算其段带总量统计矩参数和信息熵,对桑源药材指纹图谱进行异同分析。桑源药材桑枝、桑叶、桑白皮及桑椹指纹图谱AUCT,MCRTT,VCRTT,H成对配对t检验P均小于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4味桑源药材均在3~11,20~24 min同时有吸收峰,说明4味桑源药材在上述相同时间段有相同或相似的化学成分,在34 min后,4味桑源药材均无吸收峰出现。4味桑源药材指纹图谱在保留时间3~4,16~18,25~27,31~32 min时VCRTT均较大,说明4味桑源药材间的成分在这些时间段内存在显著差异;且3~4,15~17 min,桑椹VCRTT明显高于其余3味药材;在8~10,28~30 min,桑白皮的VCRTT显著高于其余3味药材;21~23 min, 4味桑源药材的VCRTT均较低,说明4味桑源药材在这一时间段色谱图内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成分,但含量与配比可能存在差异。此外,桑枝在7~12,23~27 min处信息熵最大,桑椹在2~8 min处信息熵最大,说明桑枝、桑椹在相应时间段内成分响应较大,也是其化学成分的主要出峰时间段,对应此处的化学成分及相应药效。结果表明,桑源药材间成分和含量具有显著差异性,段带总量统计矩和信息熵可用于"同源异效"中药成分差异变化分析,为其确定质量标志物提供更为全面的分析方法。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