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改良子午流注纳子法配合电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6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A(42例,电针+常规治疗)、对照组B(42例,常规治疗)及治疗组(42例,改良子午流注纳子法+电针+常规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Ds)、左心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性指标[24 h内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内全部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4 h内相邻R-R间期差>50 ms的心搏数占总窦性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及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LVEDd、LVEDs小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LVEF、SDNN、rMSSD、PNN50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且对照组A优于对照组B(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NT-proBNP、H-FABP水平低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且对照组A低于对照组B(P<0.05)。结论 改良子午流注纳子法配合电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心率变异性指标,降低NT-proBNP、H-FABP水平。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