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肇庆市为例,将全市生态保护红线识别为区域重要生态源地,利用生态功能重要性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结果对生态阻力面数据进行修正后,采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为肇庆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结果表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采用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了区域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在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中可直接识别为区域内的重要生态源地。生态功能重要性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能定量反映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特征和差异,是修正生态阻力面数据的重要技术手段。全市共识别出87个重要生态源地,面积合计2 717.39 k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8.24%。其中,9个一级生态源地,面积合计1 982.07 k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3.30%;78个二级生态源地,面积合计735.32 k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94%。全市共提取了81条生态廊道,总长度1 958.47 km。其中,10条用于连通各一级生态源地的一级生态廊道,总体呈现“五横五纵”的分布特征;71条用于连通各二级生态源地的二级生态廊道,呈辐射状分布于全市。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