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关键基因及相应的有效中药。方法:从基因芯片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下载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表达的GSE25628(数据集),利用在线GE02R筛选具有显著差异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并对差异基因进行蛋白互作;预测关键基因相关的微RNA(microRNAs,miRNAs)并从毒物遗传学数据库(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CTD)筛选作用于关键基因的有效中药。结果:从GSE25628数据集中筛选到49个DEGs,其中有5个上调DEGs,44个下调DEGs;DEGs主要参与端粒维护、超分子纤维组织的调节、ERBB2信号通路、蛋白质聚合的调控等生物学过程,存在于细胞核、锥体、细胞间黏附连接处等,与细胞黏附分子、激酶活性等结合;参与调控癌症通路、PI3K-Akt通路、细胞凋亡等通路。预测的关键基因为ATRX、SMC5、TPR、HSP90AA1、HIRA、RAD50、CEP290、PIK3R1;hsa-miR-147、hsa-miR-591、hsa-miR-548s、hsa-miR-410等,可作用于关键基因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而木黄酮、白藜芦醇、槲皮素等中药成分可上调关键基因的表达。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出的关键基因及通路,可为进一步研究EMs的发病机制提供思路,也可能是中医药有效成分治疗EMs的关键靶点。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