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疗效量化评估的应用价值与可行性。[方法]选取肇庆市中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的3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中药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并跟踪随访。使用本研究建立的PGⅠ、PGⅡ定量检测技术并结合胃镜及病理检查,每3个月对治疗患者进行疗效评价,以期建立中药治疗CAG疗效的量化评价模式,筛选疗效更快、更好的中药治疗CAG的方案。[结果]治疗前,患者血清都呈现PGⅠ低水平和PGⅡ高水平;中医治疗3个月后中成药治疗组PGⅠ水平明显上升,PGⅡ水平明显下降,PGⅠ/PGⅡ值升高(P<0.05);治疗6个月后检测到PGⅠ水平的明显升高和PGⅡ水平的明显降低(P<0.05),胃镜和病理结果也显示胃萎缩现象有缓解趋势;9个月后监测显示实验组血清PGⅠ水平和PGⅠ/PGⅡ比值持续升高,PGⅡ水平持续下降(P<0.05);治疗12个月后胃镜和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中成药治疗组胃萎缩现象基本消失,腺体泌酸机能也明显恢复,PGⅠ水平和PGⅠ/PGⅡ比值上升,PGⅡ水平下降(P<0.05)。患者治疗有效率可达94.4%;随治疗疗程的增加患者病理积分逐渐下降,差异明显(P<0.05)。[结论]与传统胃镜和病理检查相比,本研究建立的血清PGⅠ、PGⅡ定量分析系统可以在3个月内有效量化评估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而且有效避免了传统方法中取样部位不同造成的结果差异,也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