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以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的“旁观者实施心肺复苏(CPR)行为模型”为指导,拟制公众实施CPR行为意向的调查工具,探索其行为意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比较预测变量的强度,为今后公众CPR的宣传普及行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滚雪球抽样,自行设计一般资料、单纯胸外按压技术知识问卷、院外心搏骤停(OHCA)现场实施CPR障碍感知问卷、实施CPR行为意向问卷,借助问卷星平台对上海市公众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726份。本组公众仅有23.1%能完全正确回答知识问卷,CPR障碍感知问卷得分为(14.05±5.50)分,CPR行为意向问卷各维度得分依次为行为态度(4.24±0.92)、主观规范(4.11±0.94)、自我效能(4.02±0.89)、施救意向(4.09±0.91)分;知识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CPR受训经历、个人月收入、施救经历和职业状态,能解释其21.5%的变异;CPR障碍感知的独立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自我效能、学历和施救经历,能解释其34.9%的变异;CPR施救意向的独立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自我效能、职业状态、年龄和学历,能解释其79.5%的变异。结论 主观规范与行为态度对公众CPR施救意向具有较强预测作用;增进自我效能有助于减轻公众对OHCA现场实施CPR障碍因素的感知;加强培训仍是提高公众CPR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人口社会学因素对公众CPR知识水平、障碍感知和施救意向发挥独立但非决定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