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腐熟剂处理后番茄秸秆和土壤配比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作者:**丹; 田国英; 张庆银; 李燕; 齐连芬; 牛瑞生; 师建华*
来源: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1, 44(04): 35-43.
DOI:10.13320/j.cnki.jauh.2021.0063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腐熟剂发酵后,番茄秸秆的微生物群落组成、理化性质及与土壤不同配比对下茬番茄生长及产量等的影响,本研究进行了5个处理的(3种腐熟剂、1个空白对照腐熟的番茄秸秆和1个土壤样品,即A、B、C、D、E)高通量测序分析,然后将4种腐熟的番茄秸秆与土壤按1∶0、2∶1、1∶1 3种比例混匀作为基质(即A1、A2、A3、B1、B2、B3、C1、C2、C3、D1、D2、D3、E)种植秋茬番茄。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中细菌的Chao1、Ace、Shannon和Simpson指数均高于真菌中;细菌中的优势菌目主要是芽孢杆菌目(Bacillales)、β变形杆菌目(Betaproteobacteriales)、根瘤菌目(Rhizobiales)、黄单胞菌目(Xanthomonadales)、微球菌目(Micrococcales)、海洋螺菌目(Oceanospirillales),真菌中的优势菌目主要是粪壳菌目(Sordariales)、伞菌目(Agaricales)、球孢霉目(Glomerellales)、散囊菌目(Eurotiales)、肉座菌目(Hypocreales);微生物相似性分析中,土壤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均单独为一个分支,C和D的细菌和真菌均聚为一个分支。处理B的各元素含量均较高,处理E均最低。秋茬番茄13个处理中,A2的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及产量均较高,田间表现最好,因此EM菌剂发酵秸秆并与土壤2∶1作为基质的条件下,植株产量最高。

  • 单位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