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淋巴瘤患者治疗护理阶段的心理变化及性格特征,探究心理干预在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8例淋巴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来医院健康体检的28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性格特征,经过连续30 d心理护理干预后,了解28例患者情绪改善情况和性格改变情况。结果:在入院时观察组患者焦虑SAS评分为(60.28±4.80)分,抑郁SDS评分为(62.55±6.91)分,EPQ人格问卷精神质评分为(47.18±3.08)分、神经质评分为(43.15±8.09)分、内外向评分为(46.08±7.35)分,负面情绪均显著高于对照组,EPQ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SAS评分为(42.75±2.15)分,抑郁SDS评分为(43.06±5.68)分,精神质评分为(53.4±3.4)分、神经质评分为(55.5±8.9)、内外向评分为(52.8±7.2)分,明显提高,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为96.43%。结论:淋巴瘤患者在患病确诊后会出现有不同程度的内向、敏感、多疑等性格转变,出现有抑郁焦虑情况,通过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激发患者参与治疗护理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

  • 单位
    海门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