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当代诗歌批评的“当代性”

作者:张桃洲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3, (09): 192-203.
DOI:10.16287/j.cnki.cn11-2589/i.2023.09.003

摘要

近40年来,当代诗歌批评经历了几次较大的转换:在1980年代,批评凝结着那个年代特有的气质和个性,兼有立足本体和回应社会文化两种向度;在1990年代,批评一方面要为诗歌的“合法性”进行辩护,另一方面力图重建诗歌及批评与历史、现实的联系;进入21世纪之后,批评既强化了写实主义与技术主义之间的冲突,又受制于媒体及其催生的舆论场域。在日益复杂的诗歌生态和历史语境中,需要追问当代诗歌批评之“当代性”及其意义何在。“当代性”意味着诗歌批评应同诗歌创作一道,加入到与历史现实的“循环流通”中,从“不及物”走向“及物”,将对象化评析转变到问题化探究上,实现视野与方法的双重创新;同时改变批评中惯常的价值判断悬搁的状态,在反思相对主义、在与社会文化的全方位互动中重置批评和创作的关系,在更高层面上回到诗歌本身,在葆有文本感受力的基础上,激活诗歌批评的有效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