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豳风·七月》的一种早期意义一直处于被忽略的状态。《周礼·春官》曰:"籥章掌土鼓、豳籥。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凡国祈年于田祖,吹《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国祭蜡,则吹《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这段记述说明《七月》的意义可以因用诗目的、用诗节令的不同而不同。《七月》文本则指向了"改岁"这一关键节令,从时间强调、劳动生活回顾、祈年、祭祀等方面的集合看,《七月》正是一首早期的"改岁歌"。而这种意义的被忽略,则与此后人们用诗的目的、场合、对象等有关。这就是说,《诗经》学史上的一切解释,都是一种"用"《诗》,只不过不同时代的学术方式、学术思想已根本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