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传统习作课上,教师极尽所能,创设画面情境,让学生看,看完就说,说完就写,写完就评,评完就改,改完就誊,可效果既不顺畅,也不如意。纵观整个链条,问题出现在"说完就写",学生口头"能说会道",下笔却"句枯词穷"。教师提供了写作内容,但没有语言表述的指导,让内容没了思维的外壳。这样的习作课堂,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却忽略了工具性。那么,如何破解这一问题呢?一、支持目标——使"例文"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