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页岩核磁共振实验研究

作者:张磊; 石军太; 张庆辉; 乔向阳; 辛翠平; 施里宇; 王晖
来源:煤炭学报, 2018, 43(10): 2876-2885.
DOI:10.13225/j.cnki.jccs.2018.0051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地区页岩气资源开发前景广阔,准确评价不同层位的页岩储层特征意义重大,借助核磁共振实验研究长7段、山西组和本溪组页岩特征,分析页岩孔径分布规律,实验研究表明:(1)页岩T2谱响应特征表现出Ⅰ类单峰、Ⅱ类双峰和Ⅲ类三峰等3种类型,Ⅱ类双峰态T2谱在鄂尔多斯东南部页岩中最为发育;(2) T2截止值分布在0. 49~6. 64 ms,平均1. 57 ms,山西组和本溪组T2截止值可借助左峰峰值快速确定;(3)核磁孔隙度分布范围为0. 55%~10. 26%,核磁可动流体百分数分布范围为27. 29%~66. 31%,渗透率与孔隙度之间整体呈现幂函数递增关系;(4)长7段页岩裂缝占比3. 49%~10. 13%,山西组页岩裂缝占比4. 89%~27. 52%,本溪组页岩裂缝占比2. 97%~8. 18%,长7段页岩主要发育微细孔隙且孔径分布范围最广,山西组页岩裂缝发育程度最高,本溪组部分页岩存在少量大尺寸裂缝;(5)鄂尔多斯东南部地区山西组和本溪组页岩开发效果优于长7段页岩,推荐山西组和本溪组作为页岩气开发的主力层位。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