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筛选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的高危因素以及并验证抗凝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方法:纳入2 196例患者,按预防策略不同分为两组,A:非抗凝组(n=542),B:抗凝组(n=1 554)。A组根据是否发生VTE分为两组:A1:发生VTE组(n=28),A2:未发生VTE组(n=514)。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部位,BMI,CEAP分级,Kistner分级,麻醉方法,手术时程以及是否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STP)等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数据进行多因素分析找出导致差异的因素。结果:D-二聚体测定值在A1组与A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A1组中血栓性浅静脉炎STP的发生率(20/28,71.4%)明显大于A两组(191/514,37.2%)(P<0.001);CEAP分型中A1组C4及以上分级明显高于A两组(C4:15/28 vs. 188/514,C5∶7/28 vs. 86/514,C6∶6/28 vs. 53/514),(P<0.05)。将筛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STP和CEAP分级中C4级以上是静脉曲张术后VT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STP是静脉曲张术后VTE发生的高危因素,抗凝可以有效预防此类患者术后VTE的发生。结合前期研究,我们推荐对合并STP并接受高位结扎剥脱术的静脉曲张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0.6 mL qd皮下注射的方式预防术后VTE的发生。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