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生蒲黄汤(陈达夫《中医眼科六经法要》)治疗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方法中医辨证为络伤出血证的黄斑区CNV 52例(53只眼),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生蒲黄汤治疗,对照组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以及治疗后110个月每个月,采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ETDRS)视力表记录其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变化情况。两组均采用1+PRN治疗方案,再次注射标准参考Pr ONTO研究中所制定的标准。观察终点视力提高≥5个字母者为有效,视力提高<5个字母及下降者为无效。结果观察组纳入28例(29只眼),脱落3例(3只眼),对照组纳入28例(28只眼),脱落1例(1只眼)。两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视力变化与术前视力有关。术前ETDRS字母数<47者,观察组术后视力平均增加了14.623.8个字母,始终优于对照组,对照组视力平均增加4.012.5个字母,波动不大,但有随时间增加轻微的下降趋势(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F时间×分组=3.014,P时间×分组=0.042)。术前ETDRS字母数≥47者,观察组术后视力平均增加5.511.0个,对照组平均增加7.18.8个,两组数值较为接近,观察组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对照组术后视力较为稳定(F时间×分组=2.684,P时间×分组=0.029)。随访终点时,观察组有效率为80.77%(21/26),对照组有效率为62.96%(17/27)。两组CRT变化值总体上较为接近,均呈现为先降低后轻度增加,术后5个月后,两组CRT变化情况趋于一致(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F时间×分组=2.125,P时间×分组=0.044)。观察组与对照组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nn-Whittney U检验,Z=-0.875,P=0.391)。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生蒲黄汤治疗黄斑区CNV可提高患者的视功能和临床疗效,减轻视网膜水肿;由本研究观察结果,尚不能认为联合生蒲黄汤能够减少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黄斑CNV的注射次数。
-
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