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结合传统的化学消化法、原位微束X射线荧光扫描图谱(μ-XRF)和微束X射线近边结构分析(μ-XANES)等技术,分析了湖南锡矿山地区高砷(As)/锑(Sb)污染土壤中As和Sb的形态;结合室内培养和传统离位化学提取法研究了淹水和干湿交替处理对该土壤As和Sb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供试污染土壤中As主要以As(Ⅴ)价态存在,且土壤中As的元素分布与铁(Fe)、钙(Ca)、硫(S)的分布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15、0.32、0.38,P<0.05);与干湿交替处理相比,淹水处理使得土壤溶液中As和Sb浓度分别提高了71.7%4409%和3.53%77.1%;土壤中无定形铁氧化物含量增加了13.8%,Fe结合态As和Sb含量分别增加了17.6%和32.33%,无定形铁氧化物含量与Fe结合态As和S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5、0.70,P<0.05)。尽管淹水处理下土壤中无定形氧化铁对As和Sb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能增加As和Sb的固定,但铁锰氧化物的还原溶解而释放As、Sb对土壤溶液中As、Sb的含量影响更大,因此淹水较干湿交替提高了As、Sb的移动性和有效性。
-
单位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