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在大学生,特别是高年级本科生中有非常明确的体现。李山川[1]研究发现:低年级的大学生更多的将考试分数、避免受罚和对某门课程知识的单纯兴趣作为自己学习的内驱力;也就是说,他们的学习动机仍然属于直接性学习动机。随着学习时间的增长,间接性学习动机开始占据主流,学生们更多地去考虑学习的长期社会意义——比如“在关乎国计民生的学科领域有所建树”或“实现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