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儒术"论可分两大层面:一是对内反奴性,抨击在异族入侵之际奉行"行中国之道即为中国之主"的"献教""卖经";二是对外反侵略,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对"中日共尊孔子"的利用,否定了近现代以来知识分子用."王道"构建中日关系的幻想。鲁迅的论述可溯源于清末章太炎。清末章太炎与鲁迅都注重反殖民主体性的建构,呈现了以"争"代"仁"的民族自觉意识。可当鲁迅延续其师思路时,章太炎却早已忏悔他清末对"仁术"与"国愿"的论述,这也是鲁迅在1936年怀念其师清末民族主义精神的缘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