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镇静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52例行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持续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镇静分为常规组(n=156)与观察组(n=196)。常规组患者返回监护室后给予常规治疗,即保护性约束等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于返回监护室后给予持续微量泵泵入盐酸右美托咪定。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返回监护室即刻(T0)、返回监护室10 min(T1)、返回监护室30 min(T2)、返回监护室1 h(T3)、返回监护室6 h(T4)的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RASS)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呼吸频率(RR)]、住院时间以及脱管/拔管、坠床发生情况。结果 T0时间点,两组患者RA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时间点,观察组RASS评分低于常规组;观察组T2、T3、T4时间点的RASS评分低于T0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时间点,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间点,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观察组T1、T2、T3、T4时间点的VAS评分低于T0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时间点,两组患者SpO2、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间点,观察组患者SpO2高于常规组,HR低于常规组;观察组患者T1、T2、T3、T4时间点的SpO2高于T0时间点,HR低于T0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T2、T3时间点,两组患者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间点,观察组患者SBP低于常规组;观察组患者T1、T2、T3、T4时间点的SBP低于T0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T2时间点,两组患者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间点,观察组患者DBP低于常规组;观察组患者T1、T2、T3、T4时间点的DBP低于T0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T2、T3、T4时间点,两组患者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1、T2、T3、T4时间点的RR低于T0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坠床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脱管/拔管发生率为4.1%(8/196),低于常规组的15.4%(24/156);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适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镇静、镇痛治疗,效果良好,但应用时应注意评估患者状态,调整给药速度,避免给药过量或给药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