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旨在研究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对藏羊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月龄健康、平均体重为(21.27±0.38)kg的断奶母羔1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饲喂粗蛋白水平相似,NFC/NDF水平为2.20(Ⅰ组)、1.39(Ⅱ组)和0.92(Ⅲ组)的全混合饲粮。试验期持续119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112 d。试验结束后采集瘤胃液测定细菌多样性及各类细菌相对丰度。【结果】(1)随着NFC/NDF水平的降低,瘤胃液pH显著增加,瘤胃液中氨态氮浓度、丙酸和异丁酸占总挥酸含量的百分比以及总挥发酸含量逐渐降低,乙酸百分比及乙酸丙酸比逐渐增加(P<0.05)。(2)3组共产生347种操作分类单元(OTU),其中共有OTU为269种,占总OTU的77.52%。(3)Ⅰ组的Shannon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均显著低于Ⅲ组(P<0.05)。(4)门水平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Ⅱ组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厚壁菌门随NFC/NDF降低而降低(P<0.05);(5)科水平上,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Ⅰ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Ⅰ组和Ⅱ组显著高于Ⅲ组(P<0.05);韦荣氏菌科(Veillonellaceae)Ⅱ组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6)属水平上,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Ⅱ组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相对丰度有降低趋势,且Ⅰ组和Ⅱ组显著高于Ⅲ组(P<0.05)。(7)主坐标分析瘤胃细菌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63.93%和57.63%,各组间瘤胃液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明显,Ⅰ组与Ⅱ组明显分隔。【结论】饲喂不同NFC/NDF水平饲粮,改变了瘤胃发酵模式,显著影响了育肥藏羊瘤胃中微生物的种类和丰富度,并影响门、科和属水平上细菌的组成。
-
单位青海大学农牧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