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亲历史与和亲文化”笔谈

作者:崔明德; 刘子琪; 雷振扬; 李大龙; 武沐; 冉诗泽; 刘洁; 蔡燕
来源: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34(05): 74-102.
DOI:10.13951/j.cnki.issn1002-3194.2021.05.008

摘要

和亲是指两个不同民族政权或同一种族的两个不同政权的首领出于"为我所用"之目的所进行的联姻。和亲文化是在和亲过程及相关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既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产物,又对浸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历史上几乎历朝历代都有和亲,并形成了三大"和亲文化圈"以及厚重的"和亲文化层"。和亲文化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一方面,和亲文化主要是在中国大地产生和积淀的独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和亲文化形成的厚重历史和丰富内涵,和亲文化与多条丝绸之路的密切联系,以及和亲文化的价值理念,使和亲文化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解决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困境。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作出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重要论断时,列举了六个历史佳话,其中"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进藏"就占了两个,而且排在最前面,由此可见和亲历史及和亲文化的历史地位、重要价值及现实意义。全面梳理学术史可以看出,历代都有政治家和史学家关于和亲问题的探讨。进入21世纪后,参与研究的专家学者越来越多,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质量逐步提高,而且出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一是由个案研究转向整体研究,二是由某一时期和亲研究转向通史式研究,三是由单一学科研究转向多学科参与,四是由和亲历史研究转向和亲文化研究,五是由主要使用汉文文献转向使用汉文文献、少数民族文献及国外文献等各种文献。在学界持续深化学术研究、理论构建的同时,全国多地不断加快和亲文化建设步伐,已取得了比较丰硕的建设成果,将来极有可能会出现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并对解决全球出现的民族宗教矛盾发挥重要作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和烟台大学民族研究所于2021年5月21—23日在烟台大学共同举办了"中国和亲历史与和亲文化"学术研讨会。来自21个省区市的8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和亲历史及发展脉络、和亲文化的丰富内涵及时代价值、和亲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及作用、文学视野下的和亲研究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与交流。会后,与会专家学者对提交会议的论文和发言进行了补充修订,本期刊发的7篇文章即是其中的一部分,希望得到学界更多同仁的关注,共同推动中国和亲历史与和亲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取得更加丰硕的建设成果。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