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LPS)在治疗脾脏良性占位性病变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21年9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8例脾脏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0例,女18例;平均年龄(40±17)岁。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LPS组(15例)和腹腔镜全脾切除术(LTS)组(13例)。LPS组与LTS组均以单发病灶为主;LPS组肿瘤分布主要位于脾脏上下极,LTS组主要位于脾门处。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以及手术方式、术后时间对外周血常规指标的影响。手术前后血常规指标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比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组术后3 d及3个月WBC分别为(9.0±2.7)×10~9/L、(6.0±1.9)×10~9/L,明显低于LTS组的(14.1±4.5)×10~9/L、(8.2±1.3)×10~9/L(t=-3.694,-3.488;P<0.05);手术方式(t=-2.775,P<0.05)和术后时间(F=53.182,P<0.05)均为影响WBC的主效应因素,二者存在交互效应(F=5.574,P<0.05)。LPS组术后3个月Plt为(236±92)×10~9/L,明显低于LTS组的(301±59)×10~9/L(t=-2.199,P<0.05);术后时间是影响Plt的主效应因素(F=10.490,P<0.05)。结论 对于脾脏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LPS是一种安全可行、疗效确切的手术方式。LPS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脾脏的正常生理功能,对WBC和Plt恢复正常有一定促进作用,可能降低术后感染及血栓形成风险。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