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代学者王阳明创立的“良知之学”,远源于孟子的良知与性善之说,近源于宋代陆九渊的心学。他以良知为本性之善,求至善之用即是亲民,主体切实知善即是知行合一;由良知推己及人,视国如家,则天下可治。其知行不仅在于主观意念之内完成,而必然又与社会现实政治相关联。他的事功卓著,有助于封建社会统治政权的维护,却与其所提倡的良知、亲民、性善之说相背离,使其具有统治思想意识性质的知行,在政治事功中得以合一。我们对于其“良知之学”及事功有必要做出重新评价。

  • 单位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