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北石门寺超大型钨矿床白云母短波红外特征及其勘查指示意义

作者:张忠雪; 代晶晶; 王先广; 胡正华; 万新; 彭勃; 傅明海; 赵龙贤
来源:矿床地质, 2023, 42(01): 116-127.
DOI:10.16111/j.0258-7106.2023.01.008

摘要

赣北石门寺钨多金属矿床是江南钨矿带上的超大型斑岩型钨矿床,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研究意义。白云母作为常见的造岩矿物之一,能够指示岩浆和热液演化的不同阶段。从成矿的角度来看,在白钨矿成矿过程中,斜长石蚀变形成白云母和石英,提供了重要的Ca2+来源。而短波红外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矿产勘查领域,利用白云母短波红外特征能够快速便捷地进行钨矿的勘查找矿研究。文章利用短波红外技术,对石门寺矿床中的白云母开展光谱测试,结合其岩相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白云母对白钨矿成矿的勘查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含矿岩体中的白云母多为次生白云母,Si的平均离子数为3.245,Al的平均离子数为2.52,具有富硅贫铝的特点,其Al-OH吸收位置位于2209~2216 nm;而无矿岩体中的白云母多为原生白云母,Al的平均离子数为2.85,相对含矿岩体白云母Al的平均离子数较高,Si的平均离子数相对较低为3.08,Al-OH吸收位置位于2198~2208 nm之间。n(Al)(Al离子数)与Al-OH吸收波长呈现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证明了白云母短波红外特征对石门寺钨矿床的重要指示意义,Al-OH吸收位置偏向长波方向的多硅白云母成为找矿的重要依据,为该矿床及外围的勘查找矿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同时对其他斑岩型钨矿床的找矿勘查具有示范作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