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初以来的山水画教学中,画稿扮演着重要角色。画家依托画稿,传授与传统有关的画法、画诀、画论,传递绘制山水画的"语言"。其中,最具实用性的画法,经过类型化、程式化、秩序化的历程,于晚明时期形成一定规范的绘画"知识",直接作用于绘画实践;又因自身局限,引起不同人群中习画者的分流。在历时性传习关系中,其他类型的画稿诸如粉本、缩本等,也被用作临习对象而起教学作用,因此同样成为绘画语言流通的载体,参与绘画史的生成。
-
单位上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