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更好地了解不同宽度和密度人工林河岸缓冲带对径流水中磷的截留效果,减少污染物进入水体,减缓太湖农业面源污染,以流域6块大小为20 m×40 m的中山杉与杨树人工林河岸缓冲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宽度(15、30和40 m)和不同林分密度(400、1 000和1 600株·hm-2)的河岸缓冲带对径流水中总磷与可溶性磷的截留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的人工林河岸缓冲带具有不同的优化宽度,15 m宽的中山杉林缓冲带和30 m宽的杨树林缓冲带基本能满足截留磷的要求。(2)不同林分密度中山杉林缓冲带对总磷和可溶性磷的平均截留率分别表现为:1 000株·hm-2>400株·hm-2>1 600株·hm-2和1 600株·hm-2>1 000株·hm-2>400株·hm-2;林分密度为400株·hm-2的杨树林缓冲带对总磷平均截留率最高,为87.97%;林分密度为1 600株·hm-2的杨树林缓冲带对可溶性磷的平均截留率最高,达到99.42%。(3)不同林分密度下,中山杉林对总磷的截留率均高于杨树林,但差异不显著;1 600株·hm-2的中山杉林缓冲带对可溶性磷的平均截留率显著高于杨树林(P<0.05)。林分密度为400株·hm-2时,杨树林缓冲带对可溶性磷的平均截留率高于中山杉林。15 m宽1 000株·hm-2的中山杉林缓冲带能有效减缓太湖农业面源污染。
-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