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改革报道是新闻关注的重点。从内容侧重方向来看,既有偏向群众侧的体验报道,也有侧重政府侧的主题类报道。但不论侧重点如何,报道的实质都是通过解释改革政治文本,传递改革精神、凝聚改革共识。而在实践过程中,改革话语体系与群众话语体系存在显著差异,媒介对改革政治文本的阐释存在“先天性”障碍。如何建立桥梁,解决两种话语体系的转换问题,打通新闻报道的壁垒?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公共阐释”理论的角度来理解其本质,分析改革政治文本的结构、视角、语境,为阐释寻求定位方向和路径。文章从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电视类获奖作品《(数字化改革之道)省市场监管局:“闪电速度”的背后》(以下简称《数字化改革之道》)说起,以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政治文本为例,分析电视语言中场景、视角与改革政治文本的阐释关系,结合文献研究、文本分析,研究电视新闻报道中改革政治文本的阐释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改革政治文本的阐释核心并非简单的词语转换,而是将记者作为阐释关系中的“第三者”,构建开放性和对话性的交流场景。场景成为改革政治文本阐释的基本单元,它将改革政治文本置于历史视域中融入当下,为受众开辟更加多元的视角,在人与人共同的精神层面,把改革者的理念之变“融通”“共情”,转化为群众可以理解的语言。因此,政府应适时转换宣传思路,从阐释名词到阐释理念,从名词翻译到阐释改革逻辑,从而更有效地传递理念、引导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