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足三里穴对FGIDs大鼠胃肠微循环及5-HT影响研究

作者:刘月露; 谭文胜; 朱琪; 李春雨; 王晓燕*
来源: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20(12): 79-81.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8.12.022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功能性胃肠病(FGIDs)模型大鼠胃、肠表面微循环以及五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综合方法复制FGIDs大鼠模型。电针足三里穴,并以阴谷穴和非经非穴为对照,每天1次,共针刺7 d,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同步监测胃、肠表面微循环血流量,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下丘脑、脊髓、胃、肠中5-HT含量的变化。结果:电针足三里穴可以明显改善胃、肠表面微循环,增加其微循环血流量(P<0.05),并可以明显降低FGIDs模型大鼠异常升高的血、下丘脑、脊髓及胃肠等各部位5-HT含量(P<0.05),且与阴谷穴、非经非穴相比,胃肠表面微循环血流量和各部位5-HT含量的变化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以改善FGIDs模型大鼠胃肠微循环状况而改善其症状,可能机制与整体调节各水平部位的5-HT含量有关,而且具有穴位特异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