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患者男, 50岁, 以"腹部闭合伤后腹胀伴排便异常5个月余"收入院。查体:BMI 18.29 kg/m2, 中度贫血貌, 蛙状腹, 腹肌软, 左中腹部深压痛, 无反跳痛, 肠鸣音亢进, 6次/min, 可闻及气过水声。肠镜检查见:距肛缘20 cm处黏膜充血肿胀, 部分结节状隆起, 管腔狭窄, 内镜不能通过。腹部增强CT检查示:盆腔小肠、乙状结肠纠集、粘连呈花瓣状, 考虑肠内瘘形成的可能(图1)。行经肛充气试验, 充气开始直肠及乙状结肠下段显影(图2A), 随充入气体增多可见腹腔内大段小肠显影, 剩余结肠未显影(图2B), 说明气体经乙状结肠下段直接进入小肠, 乙状结肠与小肠相通, 之间存在窦道。小肠结肠内瘘诊断明确, 遂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可见乙状结肠与多段小肠形成致密粘连, 并与侧腹壁形成粘连带(图3), 压迫肠管, 导致该处乙状结肠、小肠狭窄, 降结肠、上段小肠扩张明显。距离屈氏韧带3.6 m及5.0 m两处小肠与乙状结肠形成致密粘连成角, 无法分离。根据尽量多保留肠管的原则, 切除该处两段小肠行侧侧吻合术, 切除病变乙状结肠, 行降结肠+直肠吻合术。术后剖开标本可见瘘口约0.5 cm大小, 长1.0 cm。术后第4天出现排气, 第5天逐渐进食。2周治愈出院, 术后6个月体重较术前增加20 kg。
-
单位徐州医科大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