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Magerl技术)加植骨融合治疗寰枢关节不稳定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生物力学研究:取新鲜冰冻尸体标本30具,随机分成5组:完整标本组、寰枢椎不稳实验模型组、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固定组及寰枢椎经关节螺钉联合Brooks钢丝固定组,每组各6具.标本施加±1.5N·m纯力偶矩作为加载的最大力矩,模仿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轴向旋转6种生理性运动,测量各种生理性运动的活动范围(ROM)和中性区(NZ)值.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组间差异.临床研究:2000年2月至2005年1月应用寰枢椎经关节螺钉(Magerl技术)固定、C1.2棘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患者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17~62岁,平均38.6岁;先天性畸形致脱位3例,外伤性脱位20例.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评估颈椎稳定性和植骨融合率.结果 标本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屈伸稳定性、侧弯稳定性和轴向稳定性均为寰枢椎经关节螺钉联合Brooks钢丝固定组>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固定组>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寰枢椎完整标本组>寰枢椎不稳模型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研究表明:23例共放置经关节螺钉46枚;无一例发生椎动脉损伤、脊髓损伤或舌下神经麻痹等并发症.2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36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中2例患者主诉旋转活动部分受限;影像学检查提示所有患者植骨全部融合.结论 单纯的Magerl螺钉固定失稳的寰枢关节具有足够坚固的生物力学性能,临床上结合棘突间植骨可达到满意的骨性融合.
-
单位临床医学研究所; 浙江大学; 台州市立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