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探究二氧化钛半导体的表面形态和电阻对电流输出的影响,在不同的电解液温度下合成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生物阳极(TNA),从而改变纳米管的长度和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当阳极氧化温度从30℃升高到75℃时,TNA的长度从1.459μm增加到4.183μm,高温下得到较长纳米管的电阻较大,不利于电子传递至电极;另一方面,较高的温度下制备的纳米管顶端粗糙度明显提高,更大的粗糙度有利于产电菌生物膜的附着.因此,45℃阳极氧化条件下制备的样品输出电流最高.与30℃阳极氧化条件下制备的TNA电极相比,45℃的样品平衡了电阻与粗糙度,具有更高的电子传输速率,其电流输出密度和脱色率分别增加了1.5倍和0.8倍.因此,适当的TNA表面形态能提高电流输出和废水处理方面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