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词源上讲,诠释学关联于神使“赫尔墨斯”,语言学与《圣经》训诂学是其可供追溯的两条主要路径。原初的诠释学更多是兼具理解、解释和翻译之义的一项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实践技艺。然而,理解和解释不等同于诠释学,现代诠释学的发展所必须要予以克服的就是以为研究对象的特殊方法论解释而步入生活世界,并对“理解”这一诠释学的核心议题的意义、依据以及其前提结构进行反思。从古希腊到现代,诠释学的历史谱系基本遵循了从“特殊诠释学”到“一般诠释学”,再到“哲学诠释学”;从“作者中心论”到“读者中心论”,再到“文本中心论”;从“技艺诠释学”到“诠释哲学”,再到“哲学诠释学”的范式转换,并存有混合形式的诠释学理论形态的糅杂、扬弃。显然,诠释学本身的持续在场性已然意指了这种多元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