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以对乙酰氨基酚(APAP)为例,通过优化其对斑马鱼幼鱼肝毒性评价的影响因素和参数,确立基于斑马鱼幼鱼模型的肝毒性快速评价方法及药物肝损伤分级方法。方法 利用不同浓度APAP处理斑马鱼幼鱼,在实验终点(药物暴露后48 h/24 h)统计不同处理组斑马鱼的死亡率,并绘制“死亡率—浓度”效应曲线,计算最大耐受浓度(LC0)和半数致死浓度(LC50);考察并优化斑马鱼幼鱼在APAP毒性研究中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斑马鱼鱼龄[3 dpf、4 dpf(受精后天数:dpf)]、给药暴露时间(48 h、24 h)和孔板(6孔板、12孔板;6 mL、4 mL),并从以上3个水平设计正交实验,建立斑马鱼肝毒性模型的最佳实验条件参数。另择3 dpf斑马鱼幼鱼[3 dpf-48 hpe-12孔板(暴露后小时:hpe))]与选定条件(4 dpf-24 hpe-12孔板)进行比较,以表型评价、组织病理学评价、体内凋亡评价、生化指标及肝脏区域面积作为系统生物学评价指标,确认斑马鱼整体肝毒性评价的方法和损伤参照标准。结果 以实验所得各组LC50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得到建立毒性模型的最佳实验条件参数为:选择4 dpf的斑马鱼幼鱼置于12孔板中给药暴露24 h;与对照组相比,各暴露组斑马鱼幼鱼肝脏透明度下降、颜色变暗且卵黄囊吸收延迟;肝脏组织结构松散、肝细胞空泡化严重;吖啶橙染色可见黄绿色荧光,提示存在肝细胞凋亡;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呈显著性升高;肝脏面积表现出剂量依赖性的减小,以此确认方法的合理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证明以斑马鱼幼鱼肝面积的变化值(δ)评价斑马鱼肝损伤的可靠性,并以该指标初步建立了斑马鱼幼鱼的肝损伤评级。结论 考察并优化得到最佳斑马鱼幼鱼急性毒性评价参数,确认斑马鱼幼鱼肝毒性评价方法并建立斑马鱼幼鱼的肝损伤评级,为基于斑马鱼幼鱼模型快速评估药物肝毒性提供了参考。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