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infantile cholestatic hepatopathy,ICH)患儿粪便中初级和次级胆汁酸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及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诊断ICH患儿30例,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婴儿30例为对照组。收集ICH组治疗前、治疗后和正常对照组的粪便标本。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定量测定各组婴儿粪便中初级胆汁酸及次级胆汁酸含量。结果粪便初级胆汁酸中,ICH治疗前组及治疗后组胆酸、鹅去氧胆酸及甘氨鹅去氧胆酸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治疗后组粪便胆酸及鹅去氧胆酸高于治疗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粪便次级胆汁酸中,ICH治疗前组及治疗后组石胆酸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前组熊去氧胆酸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及治疗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6)。结论 ICH患儿治疗初期粪便中初次级胆汁酸的变化有其特点,可能为治疗时间短、疾病本身转归以及肠道功能包括菌群改变导致,临床须引起重视。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