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水彩作为一种有着独立绘画语言的画种,在17、18世纪以前,一直被认为是绘画的小分支,甚至被认为只能是绘画打草稿的辅助,无法表现重大题材的透明水式颜料。17、18世纪之后,资本主义中产阶级的产生,英国伦敦艺术市场的空前兴旺,促进了水彩画种的发展。水彩被西方传教士和艺术家们传入中国,中国艺术家利用这一媒介,创作了具有中国精神品格的水彩作品。中国近些年来,水军四起,水彩技法的多彩逐渐大放光彩,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线。轻盈的水彩进入中国后与本土画家的融合,以周刚老师的水彩为例,探讨"厚重"的水彩语言如何表现中国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