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电影在表现黄河与家国情怀、文化想象、个体命运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影像话语体系。这些影像对于“黄河”符号进行艺术化呈现,使民族文化品格释放出无限能量与魅力。以“太行”为代表的影像符码成为英雄叙事的重要载体,电影借助这些重要载体将文化品格内化为观众的心灵支点与归宿,并将其作为个体记忆印刻于精神世界,进而在集体记忆与社会记忆的范围中发挥影响力。“嵩山”的媒介叙事是借助影像形成的关于嵩山的文化记忆,是在文字、影像与实景等媒介中被书写的过程,同时也成为观众接受、阐释与理解的过程。电影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将地理标识转化为民族文化符号,将民族的价值追求和文化品格融入其中。民族的文化精神某种程度上被蕴含在地理符号与文化符号之中,经由影像叙事传递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从而使观众不断强化对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认同,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定的精神力量。

  • 单位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