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比新鲜与保存人羊膜异种移植后的免疫反应、组织改变及转归,客观评价不同类型羊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清洁级BALB/C小鼠150只,雌雄不限,体重18~20 g;建立BALB/C小鼠皮下埋植实验模型。按埋植物的不同将动物分为5组,分别为甘油保存羊膜(glycerin preserved amniotic membrane,GPAM)组、新鲜羊膜(fresh amniotic membrane,FAM)组、双层新鲜羊膜(double fresh amniotic membrane,DFAM)组、绒毛膜组(阳性对照组)和单纯手术组(阴性对照组)。各组分别于术后1、2、4、8及12周取材行大体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组织切片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Ⅱ的表达,以及HE染色观察植片及周围组织的变化,并行炎性细胞计数。结果术后各组小鼠饮食、活动正常,创面均Ⅰ期愈合。各羊膜组移植区MHCⅡ表达和炎性细胞计数均明显弱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8、12周,各羊膜移植组间MHCⅡ抗原表达和炎性细胞计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FAM组与DFAM组MHCⅡ抗原表达和炎性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略多于GPAM组(P<0.05);术后4周,各羊膜组移植区MHCⅡ抗原表达和炎性细胞计数均较2周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观察:术后4周新鲜羊膜植片上羊膜上皮细胞仍存活;术后早期,成纤维细胞从基质层方向浸润羊膜,并在上皮附近合成胶原纤维囊包裹;术后12周,羊膜植片已与周围组织融合难以区分。结论人羊膜作为一种异源性移植材料,无论新鲜或保存,均具有良好的免疫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含活上皮的新鲜羊膜较保存羊膜可能有更佳的修复重建效果。
-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