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清扫和消化道重建是结直肠癌手术中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吲哚菁绿(ICG)显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展现出良好前景,本研究旨在探讨吲哚菁绿-近红外(ICG-NIR)显像技术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9年7月—2020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234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37例术中使用ICG-NIR显像技术(ICG组),197例行常规腹腔镜手术,术中未使用ICG荧光显像系统(非ICG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病例资料、手术资料、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CG组与非ICG组平均术中出血量(87 mL vs. 98 mL)、平均手术时间(195 min vs. 220 min)、手术方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CG组2例ICG荧光显像提示吻合口血运不佳,术中改变切缘再吻合,非ICG组无改变手术计划,两组非计划处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ICG组与非ICG组在中位首次排气时间(3 d vs. 3 d)、中位术后住院时间(10 d vs. 10 d)、吻合口瘘发生率(2.7%vs. 5.5%)、总并发症发生率(5.4%vs. 8.1%)及平均并发症综合指数(20.03 vs. 18.1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CG组平均淋巴结检出数目高于非ICG组(17.37枚vs. 14.29枚,P=0.002),但两组在平均阳性淋巴结数目(1.40枚vs. 1.45枚)、淋巴结转移患者比例(32.4%vs. 39.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ICG显像技术安全可行,能指导淋巴结的清扫提升手术质量、实时评估肠管血流灌注,但其在降低吻合口瘘和总并发症的发生方面未显示出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