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F/ICSI助孕双胎妊娠选择性减胎的围产期结局分析

作者:俎若雯; 冉诗雨; 吴欢; 郑威; 杨宸; 杨书衡; 邝义会; 李梦娜; 曹梦依; 吴静; 管一春*
来源: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2023, 43(04).

摘要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VF/ ICSI)助孕双胚胎移植后, 双绒毛膜双胎妊娠选择性减胎患者的围产期结局。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05年9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助孕移植2枚胚胎, 获得单胎活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减胎分为3组:双绒毛膜双胎选择性减胎为单胎患者组(记为A组, n=80)、双绒毛膜双胎自然减胎为单胎患者组(记为B组, n=832)和单胎着床患者组(记为C组, n=6 178)。以A组为参照组, 分别与B组、C组以1∶4比例近似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后, 分析A组与B组、C组的基线数据及围产期结局的差异。结果①PSM前, A与B组、C组间患者年龄、既往生育史、不孕类型、移植胚胎类型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PSM后, B组为289例, C组为271例。A组与B组、C组间基线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PSM后, A组早产率[17.5%(14/80)]高于B组[8.7%(25/289), P=0.023], 出生孕周[(38.18±1.98)周]低于B组[(38.64±1.83)周, P=0.034];A组早产率[17.5%(14/80)]和胎膜早破发生率[5.0%(4/80)]高于C组[7.7%(21/271), P=0.011;0.4%(1/271), P=0.002], 出生孕周[(38.18±1.98)周]及出生体质量[(3 253.07±475.73)g]低于C组[(38.85±1.47)周, P=0.002;(3 384.89±479.54)g, P=0.029],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VF/ICSI助孕双胚胎移植后双绒毛膜双胎妊娠选择性减胎的围产期结局较差。多胎妊娠选择性减胎并非最佳补救措施, 应采取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策略, 切实降低多胎妊娠率, 改善母婴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