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究山东半岛在长时间序列上的臭氧(O3)时空分布特征及潜在来源,在分析山东半岛2005~2020年O3浓度时空变化的基础上,运用小波分析、熵权法和相关性分析对O3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对山东半岛O3的潜在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格局上,山东半岛地区近地面臭氧2005~2020年间呈现出“三峰型”趋势,2010年达到最大值[(40.48±7.64)μg·m-3], 2013年为最小值[(36.63±5.61)μg·m-3].季节表现为:夏季[(42.49±1.7)μg·m-3]>春季[(40.65±0.6)μg·m-3]>秋季[(36.47±0.7)μg·m-3>冬季[(36.46±0.3)μg·m-3].(2)空间格局上,2005~2020年山东半岛O3浓度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呈现出东西部高,中部低的特征,O3浓度16 a的演化过程中存在着1.5 a的主振荡周期.(3)气象条件分析发现,O3浓度与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呈正相关关系、与气压和风速呈负相关关系.社会因素分析中,烟粉(尘)排放量为第三指标影响最为明显的因素,所占权重达到了0.25.(4)通过对不同地区(济南和青岛)模拟受点气流输送轨迹发现,海洋气流对济南贡献10.69%,对青岛贡献48.94%.远距离气团传输路径64.04%来自西北方向,近距离气团传输路径43.69%来自渤海和黄海,其次是山东本省地区占21.01%.(5)O3潜在源解析表明:济南潜在源主要分布在辽宁省锦州地区、江苏省北部、湖北省和安徽省交界处,其WPSCF值>0.6,青岛WPSCF值>0.6地区主要分布黄海地区.济宁市、临沂市、徐州市、淮北市和连云港市的O3贡献>40μg·m-3.青岛的O3贡献>45μg·m-3的地区主要在黄海.通过对山东半岛潜在源解析,要尤其重视周边地区的工业源供给和海洋大气污染提供的海洋源.
- 单位